Wednesday 6 October 2010

工匠之眼

↑上上星期的「星期五音樂課」,我很累,整個課堂都在沙發上沉沉睡了。

上星期與朋友們去大蛇灣時和 B 談了對杉山博司《直到長出青苔》的看法(因為是 B 推介我看的,所以我特別想和 B 分享讀後感 ^_^),然後又談到森山大道《邁向另一個國度》這本書。以下的這篇日記,主要是寫給 T 和 B 的。

↑我把這本書帶在身邊己有一個月多仍未讀完,書本已變得相當殘舊。

今早朋友和我傾到關於拍攝的慾望,我想起我仍未看完的森山大道《邁向另一個國度》裡的一篇《工匠之眼》。

「抱持著對『攝影』的強烈執著,每日行走於都市街道拍照,成為我的例行公事。雖然有點困難,但我儘量不走入實際的生活細節。隨機拍照,是我目前攝影的態度。路上的世界,是絕對無法預測的場所,只能提醒自己儘量不拘泥於思維及意義,平實公正地拍下眼前所見,唯有如此才是我的攝影世界,這是我許久前給自己定下的規則。

相機不過是部複印機器,而以路上為活動範圍的攝影家,不過是把眼前事態與現象以及從中流逝的短暫時刻,在瞬間用照相機記錄下來的人種罷了。也就是一種工匠之眼。儘管如此,路上的攝影家其實也是獨立的主體,而非全為客體,按下快門那一刻,個人的經驗、記憶、情感,當然會融入其中。但這只是普通的現象,問題不在此。照相時事事拘泥於主體、主觀,並對此深信不疑的想法,反而更有問題。解決的方式很簡單,對我而言,世界所呈現的風貌並不是那麼回事,再反過來看,攝影也並非那麼困難。一旦拖著日常生活的牢騷與憂愁走上街頭,我就不得不與周遭的一切相互感應。」

抄自 森山大道《邁向另一個國度》p.145-146




我完全算不上是森山大道的fans,反而好朋友 C 和 S 才是他的fans,老實說,若不是 C 和 S 推介,我未必會看森山大道的相片及文字。

S 推介的是森山大道的名作《犬之記憶》,而C 則推介《晝的學校夜的學校:森山大道論攝影》,不過我最先看的是這本《邁向另一個國度》,主是因為讀完了杉山博司《直到長出青苔》後很喜歡,所以很希望接著讀這個系列的書。

我讀森山大道的《邁向另一個國度》特別慢,他那種日記式的寫法,那些平平無奇的風景相片,說真的,有時覺得很悶,悶得想放棄讀下去。但很奇怪,每每想放棄之後,又會很想看下去。我最初的心態,是想看看這個被譽為著名攝影師的人到底有甚麼了不起,好朋友那麼喜歡他,他應有令人很佩服的地方吧,所以我不要半途放棄,至少必須把一本書讀完才下結論吧。

書本讀到大半的現在,我對森山大道的文字比起他的照片更感興趣,有時甚至翻看多次之前已看過的一些段落,但有時又會覺得他那種日記式的細膩記事很煩厭。斷斷續續的讀下去,不難發現自己的日常生活往往也有像他描寫的情況:重覆、冗長的回憶或說話、無所事事地但很忙、予盾以及有時候充滿怨言。

後來,我連本來覺得平平無奇的風景相片也重覆看好幾次,之後再看風景或看別人的相片時,有時腦海裡會不其然地浮現森山大道的作品,我開始自問:一張相片的質素重要,還是背後的意義重要呢?

我會形容杉本博司的相片是一種較純粹的美學作品,以作品去探討生命、時間和歷史,作品較為理論化,像是把「偉大」、「永恆」、「夢」和「理想」實體化了。看杉山博司的作品時,我的心飄很遠,覺得自己必須要多讀歷史和哲學,以配合那種「偉大的心」,不以自己為中心,而是以宇宙和世界的眼光去觀察事物,同時感到自己是多麼無知和愚蠢。

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杉本博司的作品在我腦海裡的形象改變了,如其說他的作品是相片,不如說更像一幅幅完美無瑕的設計圖,當中的精心計算,讓我驚訝。但反覆思量後,我懷疑自己受到感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像說一聲:「海很偉大啊!」固然我真心感到海很偉大,但那又怎樣呢?廣濶無邊的深海和每天坐在辦公室上班八小時的我,距離是那麼遠,海只能成為我的在辦公室內的「夢想」,面對著工作枱前一大堆煩雜的工作,如何做夢也要返回現實的吧。不過「夢想」給了我更濶的空間,讓我找到暫離現實的寄身場所,在那邊抖抖氣,休息休息後,再次回到現實裡。「夢想」給了我無限的動力和希望,讓我不斷為了接近它而努力。

至於森山大道的作品就像一本久歷滄桑的日記本,相片和文字慢慢滲透入腦海裡,讓你重溫生活的種種,是充滿矛盾、是濫情、是回憶等等,作品較為個人和日常。看森山大道的作品,讓我返回混雜的日常生活裡,尋找種種回憶和想法,也有很多必須重新思考和整理的事情,而攝影也是其中之一。

攝影對我的意義不斷在變更,(繪畫對我的意義從沒有改變,是構成我生命的元素呢),我期待朝著自己相信的意義去拍攝,讓我也擁有「工匠之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