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7 December 2011

攝影師的社會責任


認識 Oswald 是在二個月前一起到大澳飲咖啡,我們一行六人,在大澳過了愉快的一天。(大澳的相片我還沒有沖晒出來 :P )

我轉到新工作之後,一直很忙,然後又搬家,機乎沒有甚麼時間餘下,攝影和寫作的時間也相對少了,連看電影的時間也不夠。

Oswald 介紹給我他辦了這個展覽,我才知道他是拍佛像的。老實說我有點不懂欣賞,佛像的相片總讓我想起山本博師的相,以及一位我忘了名字的韓國攝影師作品。

提到「攝影師的社會責任」,很易讓我聯想到記實攝影,好像能夠乘載「社會責任」的作品通常也屬於記實類型的歷史照片、新聞攝影、街頭攝影、訪問式的生活照片,都是以攝取現實,記錄為主,像余偉建的攝影集《我住石硤尾》以及陳偉江《灣仔》。不過也有人質疑這些「紀錄」的客觀性,因為一張相片無論攝影師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多客觀也一定包含了他的主觀敍述。

這次由 Oswald 主辦展覽都是以商業作品主,不知他們如何以商業攝影作品道出「攝影師的社會責任」。

在我看來,在這個沒有公義的地方,最應該負社會責任的政府只懂亂派錢,而商業攝影師卻先談自己的社會責任,也真是難能可貴。絕望如我,只想快點不再為地產商打工。

↑張正岡作品

展覽:Artistic7+出走柴湾,步入上環





Artistic 7
商業攝影師的社會責任


攝影展覽的目的當然是讓攝影人之間可以有更多的交流,以及推廣攝影文化,但原來舉辦攝影展覽都可以做善事?最近一個名為「Artistic 7」的展覽,就為攝影展覽添上慈善的意義,由7位不同範疇的商業攝影師,包括黃靖遠、鄧伯成、黃喜勝、馮志毅、劉國添、張正岡和張益平合辦。「Artistic 7」的7位商業攝影師,了解展覽背後的理念。

攝影可以更有意義
這次展覽的策劃人是張正岡Oswald Cheung,不說不知,原來這次的展覽是一次慈善活動,公開發售展覽的作品,並把部份的收益捐出予「白玫瑰家庭基金」,幫助有需要的人。Oswald說作為商業攝影師,希望建立更多的渠道與外界不同的團體接觸、交流和互相理解,因為有不少人都覺得商業攝影師非常神秘,但其實商業攝影師都只是攝影師的一種,一樣是平常攝影人。除此之外,他亦覺得商業攝影師不應單純考慮商業利益,更應該對社會有回饋,亦希望可以為影樓添加一種用途。他希望讓大家知道攝影活動不單只是一班攝影人一起「玩」,其中亦有很多技術、訊息可與大家交流,而商業攝影師的活動亦非單純為商業考慮,亦能夠做到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因此Oswald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商業攝影師,一起商討各種可能性。由於他們的職業是攝影,最擅長就是拍照,於是這次就嘗試以攝影展覽的方式作慈善用途,大家一起提供自己的作品,為觀眾帶來更深的意義,令下一代能夠更直接得益。Oswald更說希望這類型的活動能夠推向更多人認識,甚至引起同行的仿傚。


Alex Wong 黃靖遠

望有更多創作空間
Alex Wong在這次展覽展出的相片是他以前所拍攝的相片,相片之間沒有太多的連繫,亦沒有非常特別的訊息想帶出來,他說自己欣賞這類帶有慈善意義的攝影展覽,所以今次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示自己的相片,而是希望這相片可以被人留意,甚至購買,幫助慈善活動,所以他為了這次展覽,挑選了一些較具吸引力,美麗的相片。問到他對於商業攝影和藝術之間的看法,他就說有望平日可以抽更多時間給自己作其他事情,可能是創作,可能是思考。亦說現時的商業攝影仍有頗多限制,希望客戶可以多些接受新事物,了解到攝影不單只把商品拍下來,不是平平穩穩把商品的全貌記錄就是好作品,攝影應有更多的藝術成份,更高的欣賞價值。


Andrew Tang 鄧伯成

不想影像太過漂亮
Andrew Tang這次展出的作品以佛像為主題,而且風格頗為獨特。他的佛像全都非常朦朧,還有一股陳舊的感覺。原來他希望相片拍得抽象一些,留給觀眾多一點想像和發揮的空間。他拍攝時利用黑布令佛像模糊一些,亦沒有為佛像補光,他指出在大約兩天的拍攝過程中,用了不同質素的菲林,而最後則挑選了最差、最粗糙的菲林用來做展覽。原因就是想做到陳舊抽象的感覺,甚至說如果菲林的影像太好,會考慮在沖曬前把菲林弄髒呢!他說工作時常有客戶要求以數碼拍攝,因為相片可即時見到,調校修改亦較易,不過自己就更希望以菲林拍攝,畢竟以前一直都是以菲林拍攝,喜歡做些自己所熟悉的工作。


Cambo Wong 黃喜勝


骯髒亦能展現美感
Cambo Wong這次展出的作品頗為有趣,作為分為兩套,一套是在香港的街道中加上各樣電影的元素,展現香港的電影文化,以及帶出他自己心中的幻想。而另一套則是拍攝一些人造的,對自然環境的改變甚至破壞,大家可能會視之為污染,但是他說在這種看似骯髒的環境仍然能夠發現它美麗之處。他這次挑選這兩套相片,原來是覺得有些相片其實甚有欣賞價值,但是在一些商業、藝術展覽又未必適合展出,現在這個展覽可說是一個新的渠道讓自己發表作品,推廣攝影,而且可以做善事,非常有意思。談到數碼科技,他就說其實一旦有新的技術出現,總會有部份人接受,有部份人反對,正常不過,不過對於電腦修改影像,大家就要三思,不要濫用。


Dennis Fung 馮志毅

拍攝應更重視思考
Dennis Fung雖然是一名商業攝影師,但是亦有不少的個人創作。他認為這個攝影展覽目的為慈善,不是商業,不是工作,所以他希望盡量挑選一些不具備商業意味,同時能夠吸引人,好看的相片。這次展覽展出的相片就是他平日所拍下的一些風景相和街頭獵攝等,屬於個人的創作。他說自己對於這種形式的慈善攝影展頗感興趣,如果日後有同類活動亦會再次參加。因為他覺得相片不應該只限於收藏在家中自己觀賞,應該拿出來,更重要的是能夠為相片找到更多意義,能夠幫助其他人。談到現在年輕
一代的攝影風氣,他的意見就和Oswald Cheung頗有相似之處,認為大家應該更重視思考的過程,相片應該要有想表達的東西。


Lau Kwok Tim 劉國添

商業攝影過於硬銷
Lau Kwok Tim這次展覽所展出的相片,全部都是從自己的一些非商業作品之中挑選出來,他指出參與這次攝影展覽的7位攝影師風格都不盡相同,主要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挑戰展覽作品。而他就認為自己擅長拍攝靜物以及擅長光影的控制,於是就挑選了這幾張能夠表現自己長處的相片。言談間知道他覺得現在的香港商業攝影多數都流於硬銷(Hard Sell),商品拍攝就要正正經經把商品展示出來,但他認為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一張好的廣告相片其實可以很有味道,加入很多不同喻意,以較為軟性的方法吸引廣告對象。他亦覺得現時以電腦後製相片雖然是大趨勢,但是大家應該清楚如何好好利用這個方便,而非一味濫用,忘記如何去拍好相片。


Oswald Cheung 張正岡

拍攝增進文化知識
Oswald Cheung今次展出的相片是特別為了展覽而拍攝,他的作品全都與佛像有關,他說佛像有很強的宗教意義,佛像感覺上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有種令人互相感化的能力。他亦說這次拍攝佛像,除了得出一幀幀攝影作品外,在拍攝過程中亦有其他的得益。他說工匠在雕琢佛像時,會因當時衣著、飾物的風尚而對佛像加以雕飾,迎合當時的需求。而他就可以從中得知時代的轉變,他亦聞說佛像的雕塑其實與古希臘的雕塑頗有關連,於是去翻查書籍,增長攝影以外的見識。談及對於現今年輕一輩攝影風氣的看法,他就說不少80後被市場牽著走,過份追求相片的清晰度、色彩還原等,反而忽略了攝影的藝術和記錄影像的使命。


Stephen Cheung 張益平

反潮流玩濕版攝影
Stephen Cheung今次展出的作品全都是以火棉膠濕版照相法製作,這是一種非常傳統的影像處理方法,在100年前已經出現。他說以前以菲林拍攝,由記錄影像直至黑房工作由自己包辦,感覺整張相都是屬於自己的,但是現今的數碼攝影,其他人很容易就可以為相片去除背景地、添加東西、進行合成等,感覺不再是完全屬於自己。他說不想再食快餐(指數碼攝影),讓自己的攝影可以「沉澱」一下,因此想跟潮流走相反的路。既然要做,就要做得更徹底,玩比菲林更原始的濕版攝影。他說挑選這批相片主要是希望多些人可以對濕版攝影有更多了解,感到興趣。不過由於玩濕版的器材、鏡頭、藥水都不好找,對普及流行有一定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