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7 May 2012

放映會後記


昨天《不是長毛,不是切.古華拉》放映會在「佔領中環」順利完成,最後有十多人到來,人少卻開心。

由於我的按排失誤,最後借了 mac book 播放影片,也苦了來看戲的朋友。

我保証,下星期三晚在ACO舉行的「64放映會」,大家一定能夠好好安坐看戲。

《不是長毛,不是切.古華拉》影片放畢,莫昭如、陳景輝和長毛也來了分享,然後與「佔領中環」幾位朋友一起吃晚飯,傾談到十一時才離開,真是意想不到的長討論。我從「佔領中環」的朋友人身上學會了關懷與耐性。
(話說源於一個小誤會,在放映會前聯絡上「佔領中環」的朋友借用場地,但他們說要開會一致通過後才回覆。當時我心想:那裡明明是公眾地方吧,根本不需要你批準也可以用的,為甚麼還要等你們開會呢?真扮嘢。但 S 說,問別人借場地也應該讓人一致通過吧,而且你還需要他們的器材支援呢,要知道「佔領中環」的進行方式,就是不希望只有幾個「話事人」作代表去決定所有事情,而是經由開會知會每個人,讓每個人同意及了解事情。這做法相當費時麻煩。但想想現在社會上大多時候以「小數服從多數」,讓許多「小眾」也得不到照顧,「佔領中環」的朋友實行的方法是一次大實驗,不過真是讓人很辛苦,我最怕開會的鳥。W 說:要得到一些西東,就不要怕辛苦。最後借場地的事情在會議中順利通過,當然也費了不少日子,但我不用去開會總算萬幸。而這次也體會凡事好好溝通是很重要的。)

我想,可能必須組成一個甚麼組織來進行各種活動才行,但偏偏我又喜歡單獨行事。

又可能,所謂「沒有人氣」就是這種情況吧 ^_^ 只能安慰自己說:即使只有一個觀眾還是值得做下去。

《不是長毛,不是切.古華拉》影片不好看,影片拍不出長毛與切古華拉的關係,頂多只知道長毛喜歡切古華拉,然後一群人與他同行去了拉丁美洲旅行,到訪了幾處與切古華拉有關的古跡。

長毛:其實拍這戲時正值我選2004年立法會前後,當時大家很忙碌,根本沒有時間磨合,影片拍出來自然不夠好。

莫昭如:這齣戲原本想講更多長毛的故事,但他沒有講,最後我們演出六場戲劇《或者長毛,或者切.古華拉》時,以六個主題去講另一些故事,有部份更是即興的。

我覺得那些學生扮演長毛的部份是好看的,可惜沒有把「到底長毛是一個怎樣的人」好好申廷下去。想起陳耀城的《大同》和《康有為二三事》,相比起來,陳耀城描述康有為這個人物更全面,更好看。

如果影片《不是長毛,不是切.古華拉》可以重新剪輯,把它縮短一半,再分成,長毛/拉丁美洲中的切古華拉/楊秉基/賴恩慈/莫昭如/學生等幾個段落,把文字的部份轉成訪問或獨白,把部份拉丁美洲旅行的背景聲音去掉,轉成各人對拉丁美洲或長毛或切古華拉的感受,又或者是相關的歴史補充。當然並不是要把影片變成教材,但作適當的保充說明,會讓人看得更明白些。我更想知道楊秉基/賴恩慈/莫昭如怎樣看待長毛這個人。

我問長毛,這影片算不算是失敗了?
他說不算完滿,因為和他一起到拉丁美洲的同行者大都對切古華拉及拉丁美洲歴史背景不熟悉,那會影響他們參觀各地時的感受。
我問:如果僱一個當地的導遊,在地說明古跡會好一點嗎?
長毛:不會。那就像,你到了長城,看見城門很舊,你說「乜道門咁爛」,但若果你對中國歴史有認識,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及長城建築過程,你到長城的感受會很不同。或者,你看看旁邊這幢立法會大樓,如果你參加了反高鐵,你對它的感受一定和一般人不一樣,那不是可以透過另一個人去介紹給你認識的。
我問:影片裡看不到你(長毛)是一個怎樣的人。
長毛:是的,原本莫昭如和傅魯炳很想我講自己的故事,但我做不來,我覺得自己的故事並不重要,沒有講。
莫昭如:本來也想過叫長毛一人分演兩角,演自己及演切古華拉。
長毛:但我不想演切古華拉,因為他在我心中很強大,我自覺不如他,更不夠資格與他相提並論。
我問:那你為甚麼那麼喜歡切古華拉?
長毛:我是受他感召的,他是一個很真誠的人,沒有太多理論,被出版的都是他的日記,寫日記的人很難在日記中講假話。他經常改變,但言行合一。要認識他可以看他的日記,或者看幾部關於他的電影,但最緊要的還是先了解拉丁美洲歴史,那你才更明白他為甚麼是這樣的人。

其實,我更想知道長毛的故事,但他很口密,一句也沒有講,只講切古華拉。

最後,再次感謝陳景輝、莫昭如、長毛來作喜賓。

關於《不是長毛,不是切.古華拉》

香港 /2004 /彩色 /DV /98mins
粵語、西班牙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製作:莫昭如、賴恩慈、楊秉基
導演、剪接:賴恩慈
監製:莫昭如、楊秉基
編劇:楊秉基、賴恩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