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4 April 2021

讀書與遊戲

明周 MPW Book B 2737  
Editor Sharing 小丁 
 2021–04-23  
 ...  

 讀書與遊戲
 
「讀書時讀書,遊戲時遊戲。」上一代人習慣寒窗苦讀,強調懸樑刺股,卻無想像過其實可以用遊戲探索世界:「遊戲時讀書,讀書時遊戲。」本刊於2688期的《明周》便曾以《更美好的現實 我們為什麼打機?》為專題,探討遊戲在虛擬中開拓新的「現實」空間,提示我們仍能創造更好的未來。本月在灣仔茂蘿街七號的展覽《好玩日日—好玩設計節》就以玩遊戲為題,展示「玩」在生活中的體驗與設計概念:無用之用。正如法國哲學家Stéphane Chauvier著作《什麼是遊戲?》書中所指:「遊戲之所以超脫於例行的日常生活之外,正在於其與美學、藝術共同的『無目的之目的性』」可以推進人類文明,突破資本主義的功利思考。 
隨着科技電玩的普及,世界好像重新興起「遊戲」這個話題。二○一一年美國遊戲設計師Jane McGonigal撰寫的暢銷書《遊戲改變世界,讓現實更美好!》中,便探討「如何利用遊戲的力量,重新塑造一切」,強調「現實已經破碎,而我們需要創造遊戲來修復它。」早在一九七八年,已有美國哲學家Bernard Suits在他的著作《蚱蜢:遊戲、生命與烏托邦》中提出:「遊戲是未來的線索;趁現在認真培育遊戲,或許是我們唯一的救贖。」不過最早關於遊戲哲學的書寫,可能是一九三八年由荷蘭歷史及文化研究學者Johan Huizinga的《遊戲人》,他主張「文明是在遊戲中並作為遊戲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香港兒童遊戲時間不足情況嚴重,偏偏知名藝術家Francis Alÿs卻能創造出,取材取景香港的《跳繩》及《不要踩到線》兩個焦點作品。這套作品由一九九九年開始製作,名為《兒童遊戲》,曾巡迴多國展出,今次難得在港展出,添加了本地元素,更令香港觀眾熱切期待。他的展覽剛在上月結束,假如你未有到場參觀,在Francis Alÿs的個人網頁仍可看到部分作品。 

 四月始,香港代表隊入圍Twilight Struggle世界盃,這個以美蘇冷戰時期為背景的桌遊,在「新冷戰」時期中仍有相當的吸引力,而其中遊戲本身的危機管理意識,在今天的新香港可謂非常應景。時間站在誰的一方,還是未知之數,遊戲如人生,勝負未必盡然。"Sometimes winning is losing and sometimes losing is winning."- Francis Alÿs 

 Francis Alÿs:《兒童遊戲》(Children's Game) 
網址:francisalys.com/category/childrens-games 

 好玩日日-好玩設計節 
日期:即日至4月30日 
地點:灣仔茂蘿街7號3樓 

 《國際冷戰熱鬥世界盃2021》 
Facebook: Hong Kong Twilight Struggle League 冷戰熱鬥香港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