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0 January 2024

無性別的世界

【身體╳書本】5. 性別與身體  

...

明周 MPW Book B 2878 
Editor Sharing 小丁 
2024–1-19 

...  

 【無性別的世界】  

某天朋友提到自己是無性戀者,像鰻魚一樣雖然有性器官,卻無法展示自己的性慾。我覺得好奇,便去追查鰻魚的特性,找到了《鰻漫回家路:世界上最神祕的魚,還有我與父親》(Ålevangeliet: Berättelsen om Världens mest Gåtfulla Fisk)一書。它獲得二◯一九年瑞典奧古斯都非虛構大獎,作者為記者帕特里克.斯文森(Patrik Svensson),以紀實文學手法書寫。 
 
作者借回憶與父親一起捕鰻的故事開始,追溯人類嘗試解開「鰻魚之謎」的歷史。即使鰻魚是如此熟悉的食材,我們對牠們還未透徹了解,例如上世紀初還在爭論牠是否魚類,要到第一次世大戰後才證實牠們是卵生;到今天仍未有人親眼看過或拍攝到野生鰻魚如何出生,或成年鰻魚產卵後又如何死去。
 
而當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原來鰻魚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皆是無性別的。這對於一出世就把性別填在出世紙上的我們,實在難以想像或接受,身邊有人如此長時間沒有性別/性地生活。牠啟發了我對無性戀的認知:許多人誤以為性別/性是人生必需的,沒有了它生命就不完整。鰻魚的存在明確反證我們被這些思想牢固,大自然從來都是多元,多元才是我們的根本,也只有近年才多了有關無性/無性戀的討論。例如有去年日本電影玉田真也的《喜歡這個我》(そばかす),香港則有無性戀者Kaya和Yumi在網上親述無性戀的種種。這些都有助打開我們的想像,開拓日常生活被性別/性慾主導以外的可能性。
 
經歷過無性別階段的鰻魚,卻屬於「有性繁殖」的生物。牠們的性別非先天遺傳所決定,而是後天環境所使然。野生鰻魚會待到產卵前,根據族羣的比例分布,而揀選變成或雌性或雄性。大自然又一次借鰻魚告訴我們,其實性別是可以揀選的。自二◯二二年起,瑞士民眾可以根據自我聲明合法變更性別,而德國亦一早不再在身份證註明性別,荷蘭今年亦會緊隨其後。在其他的國度裏,原來性別是可以屬於「沒有必要」的資訊。荷蘭教育文化部長說過:「民眾應該能夠創造自我認同,在完全自由與安全下生活。」(People should be able to "create their own identity and live in full freedom and security." by Ingrid van Engelshoven, Minister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Science, The Netherlands)
 
在我們追求性別平等的現今社會裏,其實也應該反思:性別在日常生活中還有甚麼用處嗎?